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

生命教育-因果故事(口業的故事- 不謹口舌 惡口殺報 愛語調柔 虛雲老和尚:一聲南無佛皆已成佛道)


108-1因果故事()
1081222
不謹口舌
從前有一隻鱉,牠所住的湖泊,遭遇到枯旱,整片的湖水都乾渴了,找不到半點的食物,牠非常痛苦,自己又無法到達有食物的水池,在這命在旦夕的時候,有一隻大鶴飛停到牠住所的旁邊。鱉就哀聲乞求鶴幫助牠,帶牠到有水的湖泊求生。鶴答應了,就用嘴啄銜起鱉,飛過了都市城邑,在飛的當兒,鱉非常多嘴,一路上,問這問那,問個不停。鶴被問得不得不回答牠,但是一張開口,鱉就掉了下去,被人拾去屠宰而食了。
從說到人,也常因為愚昧頑固,不知謹慎於口舌而遭到殺身之禍。往往因為些微的小樂而得意忘形,將生死大事拋之於腦後,修行人看到鱉的因果,可不戒慎嗎?
惡口殺報
過去,有一弗加沙王,覺悟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是憂惱的根源,便把國事交付太子,自行剃髮出家。心想去到佛所,追隨佛學。
這天,已來到王舍城外,托缽乞食後,眼看就可見佛聞法。不幸,在城門附近,卻被一新生產的母牛觸死。牛主認為不祥,心生恐懼,將牛轉賣他人。買主牽著牛至河邊喝水時,不料牛忽從背後又將他觝死。他的兒子非常氣憤,將牛殺了,拿到巿上出售。有一鄉下人,向來好吃牛頭,便買下牛頭,用扁擔擔回家,準備大飽口福。但在離家約一里多路時,身覺疲乏,便把牛頭掛在樹枝上,坐在樹下休息。一會兒,忽然繩斷,牛頭落下,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頭中,他便當下命終。
這隻母牛,一日之中,連殺三人,消息傳到瓶沙王耳裏,甚覺奇怪,便領著群臣,來到佛所,頂禮佛後,叉手問佛:「世尊,有一頭母牛,非常奇怪,一天連殺三人,其中因果變化,請 您開示。」佛告訴瓶沙王說:「怨對有本原,不是今生的事。」瓶沙王說:「願聽原由。」
佛說:「過去世時,有三個商人,同到他國經商。有一次,寄住在一位孤獨的老婦家中,照理應該繳付食宿費,但這三個商人,見老婦孤獨可欺,不肯付帳,等候老婦不在,偷偷離去。老婦回來,不見三人,詢問鄰居,才知都已離去。頓時氣憤萬分,隨後追逐,及至精疲力盡時,方才趕到。於是嚴加責備並索取食宿費,這三商人不但不付,反而罵道:『我們已付過帳,你怎麼再來討錢。』說罷,拳腳交加,又打又罵,始終不肯認帳。老婦人單勢孤,無可奈何,懊惱咒誓,對三商人說:『我是窮困人家,伽們怎麼忍心欺負打罵我?我現在拿你們沒辦法,可是我咒願來生所生之處,只要相逢,定要殺你們,縱使你們得了道,我畢竟不放過,非要殺了你們,否則誓不甘休。』
佛告訴瓶沙王說:「當時孤獨老婦,便是現在這頭母牛;那三商人,便是被牛觝殺的弗弗加沙王等三人。」於是世尊就說了三首偈頌:「惡言罵詈,憍陵蔑人,與起是行,疾怨茲生。遜言順辭,尊敬於人,棄結忍惡,疾怨自滅。夫士之生,斧在口中,所以斬身,由其惡言。」佛說這段因緣後,瓶沙王及官屬等,莫不恭敬肅穆,願意崇奉善行,乃作禮而去。
(明倫月刊 80期)
愛語調柔
很久以前,有一座波羅奈城,也就是迦尸國的所在地。那裏住著一位婆羅門,他有許多豆子,日儲放太久,任憑怎麼煮也煮不爛了。
這一天,他把那些豆子推到市集去賣,過了大半日,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買下。正巧,看當兒也有個人,他養著一頭不馴,並且又懶惰又好吃的沒用驢子,正想把牠賣掉,也同時在市集叫賣著。這賣陳年老豆的人,便起了念頭:「我何不將豆子和他換那匹驢子呢?」他打定主意,便走到驢主那兒和他商量說:「我這些豆子和你換這匹驢子好嗎?」驢主一想:留著驢子不過多費草料罷了,也就答應交換。
 當這婆羅門得到這頭驢子以後,他得意洋洋的說:「我們婆羅門最善於販賣了,那放了十六年的老豆子﹐費盡你家的材薪也煮不熟,怕不折壞你家人的牙齒!」
這驢主也回他的話說:「你這婆羅門,且別高興過早,這驢兒雖有四腳和空好看的外表,等你在牠背上放上東西,你就知道啦!就算用錐刺、用火燒,看你怎麼使牠移動分毫。」
豆主聽了,一點也不信的說:「我用最粗的棍子,還有四寸長的針,來治這頭驢,才不愁牠不調伏。」
這驢在一旁聽見新主人這麼說,不禁發起怒來,牠說:「我只要站穩了前腳,後腿高高踢起,看不踢掉你的大門牙!」
豆主聽了很不高興的對驢說:「蚊子、蝨子等毒蟲,你靠著尾巴來驅趕,我就截斷你的尾巴,讓你嘗嘗苦頭。」
此時驢仍不服從,牠說:「自我先祖以來,便是如此的脾氣,現在我承襲了,到死也不捨棄,你等著瞧好了。」
豆主這時也說不出話了,他思索了很久,想不出什麼計策來對付。後來他想到這缸兒既然無法以強硬的言語折服;不妨試著用稱譽的辦法吧!他就開口讚歎說:「你的嗚聲是這樣的響亮好聽,臉上白毛似雪,真是令人喜愛,我當為你娶婦﹐讓牠伴著你在林中遊玩。」驢子聽了這些話,由氣憤轉成喜悅,就回答主人說:「我的力量能擔負八斛,我的腳力日行六百里,我能為你賣力的工作呢!」
驢子不肯服從在惡言語之下,而人何嘗不是如此。性情柔和的人,不論賢愚都樂於親近,但是性情粗暴的人,卻是人人遠避。所以智者以愛語令人和順,不智者才以惡語令人憤惱。
(明倫月刊139期)
虛雲老和尚:一聲南無佛皆已成佛道
【經典原文】若人散亂心,入於塔廟中,一稱南無佛,皆共成佛道。——《妙法蓮華經》
【經文解釋】人生在世數十年的光陰,不知不覺地過了。在這當中,有錢的人,或貪酒色財氣;無錢的人,都為衣食住行而勞碌奔波,很少有一清閒自在的,真是苦不堪言。但是這種人,偶一走到佛寺裡,見此寂靜莊嚴的梵剎,心生歡喜,或見佛菩薩形象而隨口聲稱佛名者,或心生清淨而起感慨,稱贊如來吉祥而生稀有者,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甚深善根,由此皆得成佛。
  因為人們平時眼中見到的風花雪月,耳中聽到的歌舞歡聲,口裡貪著的珍馐美味等,而引起惑染思想。這惑染思想是散亂心,是生死心,是虛妄心。今天能夠在塔廟中,稱一聲佛號,這是覺悟心,是清淨心,是成佛的菩提種子。佛者,梵語佛陀,華言覺者。覺者,覺而不迷,自性清靜,即是有覺悟心。我們今天不為名利而來,也是覺悟力的作用。但是有許多恐是聞其打禅七之名,而不知其打禅七之義,以一種稀奇心而來看熱鬧的。這不是上上心。現在既到此地,如人到了寶山,不可空手而回。須發一無上的道心,好好的坐一枝香,種一成佛的正因,將來大家成佛。
  昔日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,名須跋陀羅,家裡貧窮孤獨,無所依靠,心懷愁悶,要隨佛出家。一日至世尊處,剛巧是世尊外出。諸大弟子為之觀察往昔因緣,八萬劫中,未種善根,乃不收留,叫他回去。此時須跋苦悶已極,行至城邊,忖思業障如此深重,不如撞死為好。正要尋死,不料世尊到來,問其所以,須跋一一答之,世尊遂收為徒弟,回至其所,七日之中證阿羅漢。諸大弟子,不解其故,請問世尊。世尊曰:你們只知八萬劫中之事,八萬劫外,他曾種善根。他那時亦很貧窮,采樵為活。一日在山中遇虎,無所投避,急忙爬於樹上。虎見他上樹,就圍繞而嚙樹。樹欲斷了,他心中甚急。無人救援,忽而思惟大覺佛陀有慈悲力,能救諸苦,乃口稱南無佛,快來救我。虎聞南無佛聲,乃遠避之,未傷其命。由此種下正因佛種,今日成熟,故證果位。諸大弟子聞此語己,心懷喜悅,歎未曾有。
  你我今天遇此勝緣,能來此坐一枝靜香,則善業已超過多倍,千萬勿為兒戲。若為熱鬧而來,那就錯過機會了。(虛雲老和尚解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影片分享-《玉历☯宝钞》06:✰ 第五殿 阎罗天子善 ✰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oJKFW8S0n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