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生命教育-因果故事(惡口殺報)

 

惡口殺報

    過去,有一弗加沙王,覺悟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是憂惱的根源,便把國事交付太子,自行剃髮出家。心想去到佛所,追隨佛學。
     
這天,已來到王舍城外,托缽乞食後,眼看就可見佛聞法。不幸,在城門附近,卻被一新生產的母牛觸死。牛主認為不祥,心生恐懼,將牛轉賣他人。買主牽著牛至河邊喝水時,不料牛忽從背後又將他觝死。他的兒子非常氣憤,將牛殺了,拿到巿上出售。有一鄉下人,向來好吃牛頭,便買下牛頭,用扁擔擔回家,準備大飽口福。但在離家約一里多路時,身覺疲乏,便把牛頭掛在樹枝上,坐在樹下休息。一會兒,忽然繩斷,牛頭落下,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頭中,他便當下命終。
   
這隻母牛,一日之中,連殺三人,消息傳到瓶沙王耳裏,甚覺奇怪,便領著群臣,來到佛所,頂禮佛後,叉手問佛:「世尊,有一頭母牛,非常奇怪,一天連殺三人,其中因果變化,請 您開示。」佛告訴瓶沙王說:「怨對有本原,不是今生的事。」瓶沙王說:「願聽原由。」
   
佛說:「過去世時,有三個商人,同到他國經商。有一次,寄住在一位孤獨的老婦家中,照理應該繳付食宿費,但這三個商人,見老婦孤獨可欺,不肯付帳,等候老婦不在,偷偷離去。老婦回來,不見三人,詢問鄰居,才知都已離去。頓時氣憤萬分,隨後追逐,及至精疲力盡時,方才趕到。於是嚴加責備並索取食宿費,這三商人不但不付,反而罵道:『我們已付過帳,你怎麼再來討錢。』說罷,拳腳交加,又打又罵,始終不肯認帳。老婦人單勢孤,無可奈何,懊惱咒誓,對三商人說:『我是窮困人家,伽們怎麼忍心欺負打罵我?我現在拿你們沒辦法,可是我咒願來生所生之處,只要相逢,定要殺你們,縱使你們得了道,我畢竟不放過,非要殺了你們,否則誓不甘休。』
   
佛告訴瓶沙王說:「當時孤獨老婦,便是現在這頭母牛;那三商人,便是被牛觝殺的弗弗加沙王等三人。」於是世尊就說了三首偈頌:「惡言罵詈,憍陵蔑人,與起是行,疾怨茲生。遜言順辭,尊敬於人,棄結忍惡,疾怨自滅。夫士之生,斧在口中,所以斬身,由其惡言。」佛說這段因緣後,瓶沙王及官屬等,莫不恭敬肅穆,願意崇奉善行,乃作禮而去。

(明倫月刊 80期)

影片分享-如何成為自律的人?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QcGvo1QQ4M

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影片分享-子貢與孔子的故事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RzgkfO1NpU

影片分享-力克胡哲人生不設限 - 懂得感恩,人生更美好!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qUhjQWEkF0&feature=youtu.be

生命教育-因果故事(怨憎聚會 侮兄自咎 )

 

怨憎聚會

奴子劉琪,畜一牛一犬。牛見犬輒觸,犬見牛輒噬,每斗至血流不止。然牛惟觸此犬,見他犬則否;犬亦惟噬此牛,見他牛則否。後系置兩處,牛或聞犬聲,犬或聞牛聲,皆昂首瞑視。後先姚安公官戶部,余隨至京師,不知二物究竟如何也。

或曰:禽獸不能言者,皆能記前生。此牛此犬,殆佛經所謂夙冤,今尚相識歟?”余謂夙冤之說,鑿然無疑,謂能記前生,則似乎未必。親串中有姑嫂相惡者,嫂與諸小姑皆睦,惟此小姑則如仇。小姑與諸嫂皆睦,惟此嫂則如仇,是豈能記前生乎?蓋怨毒之念,根於性識,一朝相遇,如相反之藥,雖枯根朽草,本自無知,其氣味自能激鬥耳。因果牽纏,無施不報。三生一瞬,可快意於睚眥哉?

【譯文】

奴僕劉琪,他養了一頭牛和一隻狗。那牛一見到這隻狗,便用角去牴觸。那狗一見到這頭牛,便撲過去狂咬。因此經常斗得兩敗俱傷,流血不止。但這頭牛隻觸這隻狗,見到其它的狗卻不會去觸。而這隻狗也只是咬這頭牛,見到其它的牛也不會去咬。後來把它們分別拴在兩個地方,但只要一聽到對方的叫聲,它們都會仰起頭來怒目瞪視。後來,先父姚安公到戶部任職,我便跟隨他來到京師,就不知道這兩隻畜生的後果如何了。

有人說:禽獸雖然不會說話,但都能記得前生的事。這頭牛和這隻狗,大概就是佛經中所謂前世結下的冤仇,因此到現在還能互相認識,報怨不休。

我認為夙冤這種說法可以確信無疑。但若說它們能記得前生的事,則似乎未必。我們家有個親戚,嫂子和小姑互相憎恨,可這位嫂子與其他小姑子都很和睦,惟獨與這位小姑似乎有仇;而這位小姑與其他嫂子相處也不錯,只與這位嫂子似乎有仇,這難道可以說她們能記得前生的恩怨嗎?

其實,怨毒的念頭根植於各人的性識之中,有朝一日相遇,就會像兩種藥性相反的草藥,雖是枯根朽草,本身並無知覺,但因為彼此的氣味不相投,就會激起相互的對立和抑制。可見,因果糾纏不清,沒有任何造作可以不受果報。三世輪迴只在一瞬之間,何必為一點兒小事就吹鬍子瞪眼睛呢?

 

侮兄自咎

郭大椿、郭雙桂、郭三槐,兄弟也。三槐屢侮其兄,且詣縣訟之。歸憩一寺,見緇袍滿座,梵唄競作。主人雖吉服,而容色慘沮,宣疏通誠之時,淚隨聲下。叩之,寺僧曰:某公之兄病危,為叩佛祈福也。三槐痴立良久,忽發顛狂,頓足捶胸而呼曰:人家兄弟如是耶?”如是一語,反覆不已。掖至家,不寢不食,仍頓足捶胸,誦此一語,兩三日不止。大椿、雙桂故別住,聞信俱來,持其手哭曰:弟何至是?”三槐又痴立良久,突抱兩兄曰:兄固如是耶?”長號數聲,一踴而絕。

鹹曰神殛之。非也。三槐愧而自咎,此聖賢所謂改過,釋氏所謂懺悔也。苟充是志,雖田荊、姜被,均所能為,神方許之,安得殛之?其一慟立殞,直由感動於中,天良激發,自覺不可立於世,故一瞑不視,戢影黃泉,豈神之褫其魄哉?惜知過而不知補過,氣質用事,一往莫收。無學問以濟之,無明師益友以導之,無賢妻子以輔之,遂不能惡始美終,以圖晚蓋,是則其不幸焉耳。

昔田氏姊買一小婢,倡家女也。聞人誚鄰婦淫亂,瞿然驚曰:是不可為耶?吾以為當如是也。後嫁為農家妻,終身貞潔。然則三槐悖理,正坐不知,故子弟當先使知禮。

【譯文】

郭大椿、郭雙桂、郭三槐,是仨親兄弟。郭三槐經常欺侮兩位哥哥,而且還到縣衙去告兩位哥哥的狀。

有一天,他告狀回來,路過一座寺院,在那裡暫作休息。只見許多僧人莊嚴肅穆地立在大殿中齊聲誦經,鐘磬梵音清澈嘹亮。那位施主身上雖然穿著吉服,卻面容慘澹沮喪。當僧人宣讀疏文時,那位跪在佛前的官人不由得淚隨聲下,其形狀似有說不出的悽慘難過。

郭三槐問一位僧人說:這個人是怎么回事,哭得這么傷心?”僧人雙手合掌說道:阿彌陀佛!這位施主的尊兄病重垂危,他特來敝寺舉行消災普佛,為他兄長祈福。

郭三槐聽了這話,呆呆地站在那裡,好久時間一動不動。忽然像發了瘋似的,頓足捶胸地喊道:人家兄弟是這樣的啊!”此後,他就這么反覆不斷地念叨這一句話。人們見他發狂,拉拉扯扯將他送回家。他回家之後竟不吃不睡,仍是頓足捶胸,不斷叨念這句話,一直折騰了三天三夜,也沒停止。

郭大椿、郭雙桂本來已和郭三槐分開住,聽到三槐突然發狂的訊息,都匆忙趕來看望。他們拉著三槐的手,淚流滿面地說:弟弟你為何變成這個樣子啊?”郭三槐又是呆呆地站在那裡好久,突然抱著兩位哥哥說:兩位哥哥原來待我這么好啊!”說著不禁悲慟地號叫數聲,忽然鬆手往後一踴而倒,竟就此斷氣了。

人們都說,郭三槐以前對兩位兄長粗暴無禮,這是神明對他的懲罰。我認為這話不對。郭三槐自覺以前對兩位哥哥不住,感到慚愧而引咎自責,這在聖賢叫做改過,佛家稱之為懺悔。如果他能進一步擴充這個志向,要做到像田荊(安徽宿松人,事繼母至孝並撫育二弟)、姜被(後漢姜肱三兄弟友愛,同被而眠)那樣的孝悌之行也是可能的。神明理當讚許他,怎會對他施予懲罰呢?他之所以一陣慟哭之後氣絕身亡,是因看見別人兄弟是那樣的友愛,自己的兩位哥哥又是這樣的關懷。心中大受感動,一時天良激發,自覺無面目可立足於世上。所以兩眼一閉,匿身黃泉。這怎么能說成是神明奪去他的魂魄呢?所可惜的是,他雖知道自己的過錯,卻不知道如何補過自新。只憑意氣用事,落得個一發不可收拾。加上他自己沒有學問的助益,又沒有良師益友的開導,更沒有賢淑妻子的規勸,以致他不能及時轉惡為善,以圖有個好的晚節。這不能不說是他最大的不幸。

記得以前田家姐姐買了一名小婢女,這婢女是個妓女的女兒。有一天,這小婢女聽見有人罵鄰居的女人是個淫婦時。她現出很驚訝的神情,自言自語道:原來這種事是不能幹的,我還以為生做女人就應該是這樣的呀!”後來這位婢女嫁給了農夫為妻,卻能堅守婦道,終身貞潔。

由此可知,郭三槐已往的所作所為雖然是悖謬而不通情理,但最大的遺憾是他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,不知做人應有的道德準則。所以凡人家子弟,從小就應該好好教育,使他們懂得禮義廉恥。

影片分享-《玉历☯宝钞》06:✰ 第五殿 阎罗天子善 ✰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oJKFW8S0nM